“天工计划”清华大学团队访欧,中欧“碳足迹”交流升温

发布时间:2025-01-11 02:42:26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网 9月5日电 欧盟委员会于2020年3月通过《循环经济行动计划》,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该计划各项举措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重点关注环境影响大且循环潜力高的领域。作为该计划中的排头兵,《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简称“《新电池法》”)首先出炉,于2023年8月正式生效,在多个方面对在欧盟市场出售的多种电池产品提出可持续性方面的要求。《新电池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对产品“碳足迹”提出强制要求,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国,对欧出口量大,如何应对《新电池法》的碳足迹披露、分级以及准入要求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可以预见,根据《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欧盟未来还会陆续出台针对其他产品的类似法规,提出对产品碳足迹的新要求。

  “碳足迹”指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处理处置整个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是以产品为抓手,倒逼整个供应链系统整体低碳转型的新型消费侧管理手段。2024年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列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核心内容。在全会精神指引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针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陆续印发了相关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强调加快我国产品碳足迹标准和数据体系的构建,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互联互通,积极应对贸易绿色化趋势,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为了支撑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针对本土数据缺失的现实需求,清华大学于2023年初联合国内外4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发起“天工计划”,共同开发和维护开放透明的中国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天工数据库,围绕数据库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同时和联合国、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搭建起沟通合作渠道。

  为了进一步促进与国际相关机构在产品碳足迹领域的交流,依托清华大学组织推动的“碳中和与能源智联”国际多边合作计划(CNEST),天工计划发起人、清华大学碳中和讲席教授、环境学院副院长徐明于2024年9月1日至5日率研究团队访问欧洲,推动中欧产品碳足迹领域的深度沟通与合作。

  9月2日,徐明教授一行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访问欧盟委员会环境署(EC DG-ENV),会见欧盟生命周期数据网络(LCDN)团队,介绍天工计划和天工数据库,并对中欧碳足迹数据库互通的原则、方法和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随后,徐明教授一行到访世界钢铁协会,探讨在钢铁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及数据方面的合作。

徐明教授一行访问欧盟委员会环境署 徐明教授一行访问世界钢铁协会

  9月4日,受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EC JRC)邀请,徐明教授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作题为《Resource Sustainability: Historical and Future Perspectives》的学术报告,并与联合研究中心相关人员开展深入交流、探讨合作。联合研究中心是欧盟官方研究机构,长期开展碳足迹核算规则、数据标准等领域的研究,支撑欧盟政策的制定,《新电池法》的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草案即由联合研究中心负责起草。徐明教授介绍了天工计划的最新进展,与联合研究中心探讨共同推动建立全球化、规范化的碳足迹数据体系,并在关键行业和产品的碳足迹研究、人工智能在产品碳足迹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攻关。联合研究中心也详细介绍了欧盟在产品碳足迹、环境足迹方面政策体系的基本情况和新动向。在此之前,徐明教授一行访问全球知名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之一——意大利EPD,交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制定、数据应用要求和信息披露的经验,探讨核算规则和数据要求的国际互通机制。

徐明教授一行访问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 徐明教授一行访问意大利EPD

  “天工计划”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科学研究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产品碳足迹领域,欧美国家是现行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者和推动者。因此,与欧盟政府、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加强沟通和合作,有利于增进了解和互信,加入碳足迹的国际“朋友圈”,在全球层面共同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能源系统全面转型,实质性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下一步,清华大学和“天工计划”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同行在产品碳足迹领域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共同支撑国家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实现国际互联、互通、互认,在国际碳足迹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国际影响力,并引领全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发展。

【编辑:何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