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2:42:39 来源: sp20250110
信贷资源持续赋能小微企业
2023年金融机构引金融“活水”持续赋能小微企业,提高了小微企业加大融资规模、扩大生产的底气。但是,中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信用不完善、轻资产的特点也使得部分金融机构出现“惜贷”“畏贷”现象。展望2024年,多部门多举措合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对于拉动实体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加大信贷资源投入
2023年普惠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局面。2023年前三季度,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下降20个基点、10个基点,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融资成本的下降使得小微企业经营信心得到很大提升。
回顾2023年,银行业持续投放信贷资源,深度激活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69.2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同比增长23.9%。
“随着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落地生效,有效助力民营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从2023年普惠贷款结构看,普惠小微贷款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贷款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前三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较大,在支持小微企业恢复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2023年以来,一系列利好小微企业的政策接续出台,全面为小微企业融资、发展“保驾护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2023年10月份,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
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看,多地不断细化普惠小微举措,推动金融资源下沉,做好金融接续服务。江西省全南县金融服务中心主任黄海彦表示,通过企业担保贷、小微信贷通等线上融资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优化数字普惠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接续支持。同时,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全南农商银行推出“续贷保”贷款业务,截至目前累计办理贷款1.8亿元,为56户中小微企业主提供续贷纾困,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
小微企业的稳定发展对实体经济至关重要。叶银丹表示,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的支持,可以降低其面临的经营风险,减少不良贷款率,从而提升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效。各类商业银行在深化普惠小微金融服务的同时应进行更多针对性的产品创新,满足这一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企业的金融需求。
强化“双链”金融服务
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有助于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质效。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专家表示,金融机构通过加大对普惠小微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从而有助于推动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潇靓表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阵地,以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合同为担保,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额度。2023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领域持续发力,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发挥了突出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
理顺机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升级。“基于‘双链’金融上的小微企业参与方多元、银行内部协同涉及部门广的特点,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相适配的业务管理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内外联动,‘双链’金融服务半径不断扩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侯力铭表示,商业银行通过与外部优质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公司合作,提升获客效率和业务规模,长期来看,还是要增加人才储备,提高运营和风控能力。另外,商业银行要深入调查,摸清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实际情况,配套差异化的信贷产品、服务、管理和政策,建立起自身比较优势。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是一项系统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接下来,商业银行还应在合规要求、风险管理等方面做好规划,才能更好为产业链供应链各方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叶银丹表示,商业银行在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时要严格遵守监管规定,确保自身经营活动合规性。此外,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确保在为产业链供应链各方提供金融服务时能够有效控制风险。
破解融资难点堵点
受市场需求不足和疫情冲击,小微企业经营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小微企业调研显示,部分小微企业还存在着资金紧张的压力,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面临挑战。
兴业研究公司金融监管高级研究员陈昊表示,小微企业由于初创期时间较短、财务数据不完整、尚未拥有信用信息数据等多方面原因而难以向银行提供充足的信用信息,进而未能充分获得银行授信和贷款,即使获得了贷款,为了弥补潜在的信用风险可能,贷款利率也相对较高。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点在于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对此,《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加强涉企信用信息归集,推广“信易贷”等服务模式。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表示,打通小微企业融资难点要促进双边信息对称,商业银行要拓展运用金融科技、多主体多部门合作等渠道,疏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不仅可以减少双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成本压力,还能加快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共享的方式,加速破除“信息孤岛”,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精准度。在广西,桂林银行和玉林税务部门以信用信息共享方式创新金融产品,持续扩大普惠小微服务范围。“我们获得桂林银行100万元的‘银税互动’贷款,公司的资金链得到了保障,也保住公司旗下农户的基本收入。”广西博农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海英表示。据统计,2023年1月至10月,桂林银行在玉林市通过“银税互动”累计投放贷款约20亿元,有效化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烦恼”。
“多部门合力向银行提供更多样和准确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不但可以帮助银行加快释放贷款,而且对于探索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意义。”叶银丹表示,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以此激励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主动维护信用记录,进而增强融资能力,推动其发展壮大。
展望新的一年,降低银企信息不对称,将有效打破银行“惜贷”“畏贷”现象。陈昊建议,一方面需要政务机构和公用事业单位探索合法合规地开放更多的企业和企业主相关信用信息,例如税收、社保、公积金等数据;另一方面,随着数据交易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可以进一步加强数据交易制度,吸引银行进入数据交易市场合法合规获得多样化的替代数据,进而精准了解小微企业实际情况,推动普惠金融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王宝会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