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2:22:03 来源: sp20250110
制图:汪哲平
山河披锦绣,大地发春华。
放眼新时代,无尽的生机正在孕育,无尽的创造正在奔涌,无尽的美正等待我们去发现与书写。
从今天起,“大地”副刊开设散文栏目“大地风华”,描绘祖国之壮丽河山,书写人文之辉煌灿烂,展现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以美文佳作激发读者心中对于祖国与民族最淳朴的情感。
——编 者
五岳之中,最险是华山。
华山上的土很少,整座山岳就是一块硕大的花岗岩。不知何年何月,上天把它摆在了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黄河岸边。从天上向下看,它就像一个耸峭的奇石盆景吧?
因为只有巨石崖壁,所以华山从整体上看,颜色是灰白色的,又由于石缝里顽强地钻出松树和灌木,远远看去,灰白石壁又总像是被墨绿色的笔道所皴染,于是华山强烈氤氲着一股刚毅、凛冽之气。
华山自古没有路,唐代以前绝少有人登临。后来有道士来到此地隐逸修行,陆续在石壁巉岩上凿出梯磴、辟开绝境,华山便有了一条登山险径,所谓“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尤比上天难”。受了六朝山水诗人的自然逸兴感染,唐代文人大多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李白、韩愈都曾攀上华山,在山巅留下足迹。以后,宋元明清历代人物的登山讴歌之作不绝如缕。
五岳之中,中岳嵩山是我少年时的玩伴。长而东绝泰山、南攀衡山、北登恒山,唯独西岳华山仅只乘车从山脚下路过,远瞻而已,尚未登临。今天,我来登华山。
当地人告知,如果徒步攀爬华山,只有一条在岩石上凿出的狭窄梯磴路,从玉泉院开始,途经百尺峡、千尺幢等险径,爬四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后到达北峰顶,年轻人一般需要四五个小时。另外则有北峰和西峰两条缆车上去。梯磴绝陡,常常几乎垂直开凿,而且每个台阶只能放下半只脚,宽仅容二人侧身而过。抬头上望,梯磴沿巉岩绝壁直入云霄,成弯曲的一条悬线,时而隐入树梢,不觉双膝发软。七十岁老翁登山,还是识时务乘缆车吧。
缆车悠悠,凌空而起,迅疾滑向峰巅。只一会儿工夫,人已悬在万山之上。周围峰峦起伏,皆是白崖皑皑,陡峭耸峙。迎面一块白色巨岩扑来,上面垂有整齐的纵列弧线,看去犹如一条斜面瀑布倾泻而下。前望山巅,五峰攒聚,恰似莲花涌瓣。下窥隐约可见登山梯磴道,盘旋于山坳林隙间,忽而绕崖攀挂,忽而绝壁直立,有人手抓两旁夹护铁链正在攀缘而进,观之也令人手脚出汗。
到达北峰顶,原来这里还只是攀登华山的中途点,须继续向更高的中峰攀爬。我鼓勇而行,来到擦耳崖。所谓“擦耳崖”,是沿一巨崖旁侧的石路上行,右侧紧贴崖壁,人行其上,需擦耳而过,左侧即是万丈深渊。以往无路,只能踩着溜滑崖脊上凿出的坑窝前行。今天凿出了一条一米多宽的石阶梯,旁侧有铁栏杆护佑,并不危险,尽可以边爬边欣赏崖壁上重重累累的古人题字。
穿过擦耳崖,是一段竖直的石蹬天梯。我手抓两侧铁索,脚蹬石壁,攀缘而上。登到一个平台,喘息未定,前方忽然亮出一道斜向山壁,直直的一条路径通向远处山峰顶端,望去就像一条苍龙卧伏。我知道,著名的苍龙岭到了。这条山壁很薄,就像一堵直立的刀墙,人要顺着山脊的“刀刃”一直爬上去。这是通向山顶诸峰的唯一通道,长一点五千米,宽仅一米,两侧都是万丈悬崖。攀爬在山脊之上,虽然两侧皆有铁栏杆护持,仍然让人胆战心惊、头晕目眩,尤其不敢向旁侧观望,只能一步三蹶地向前挪行。传说当年韩愈曾攀上苍龙岭,其时雾气满壑,他看不到两侧的深渊,并没有感觉到危险。待下山时,雾气散去,看清了面临的险境,韩愈大惊失色,竟然不敢再措脚半步。大哭一场之后,他用随身携带的纸笔颤颤抖抖地写出遗书,投向崖下,准备就此了却残生。后来是当地县令闻讯,才组织人力将他救回。至今,崖壁上可以看到“韩退之投书处”几个镌刻大字,提示着这段轶闻趣事。
过了金锁关,转道西峰。西峰通顶要经由一条鲤鱼脊背一样的光滑岩石路,人流熙熙攘攘,两侧万仞悬崖。好在两旁已经拉有牢固铁链,防止坠落,并无危险。于是,人们挨挨擦擦,上行下移,欢歌笑语不绝。登顶为莲花峰,白石覆瓣,绝像一朵莲蕊未展,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因而说“石作莲花云作台”。山石如莲花一般,华山之名即取意于此,华山者,花山也,“华”是“花”的古字。
由西峰转爬南峰。华山的海拔高度为五岳之冠,南峰又为华山之冠。这里奇崖突兀、峰切峦削、险拔峻峭、直指苍穹,真可谓人间仙境。
登顶南峰,天高气爽,万山攒聚,云气横流,只觉天近咫尺,伸手可触。极目北眺,苍茫雾气中露出辽阔的绿色关中平原一角。其中渭水、洛水都流成辗转弯曲的黄线。宽阔的黄河由北方咆哮而来,遇到华山阻挡,向东直角转弯而去。河床极北处似乎约略可见龙门峡谷,那是传说中大禹开始治水的地方。黄河东北岸可以眺见森绿的中条山,山脚下的风陵渡、永乐宫隐于云霓之中。华山向东便是著名的潼关,紧扼华山与黄河之间的狭窄通道,卡住豫陕之间连接的咽喉。
华山本为花山,它的峰巅大多由重岩叠瓣的白石组成,给人似花的感觉,所以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远而望之,又若华(花)状。”西周时期的金文字体里,“华”的字形就像一朵花,有花瓣、花萼、花托和根茎,所以说“华”是“花”的本字。花又与明丽、绚烂、辉灿的感觉相连通,因此自古“华”字又作华美、光华、光辉讲。只是到了魏晋时期,汉字里才又从“华”字分化出“花”字,专门指称花朵,“华”字则成为华山、华夏、中华的专称。
以后,华山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战略要道,常常是军戎来去、兵戈相加,得此地者得天下。战国争雄,秦军从华山脚下越过,向东吞灭六国、统一中原;汉唐帝国均立都于华山之东西。所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被华山尽收眼底。亘古的华岳,坐观世事更迭,阅遍人间冬夏。此刻,我的耳畔便隐约飘出华阴老腔那淳朴粗犷的歌吼声:“女娲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是华山……华山和黄河做了伴,田里的谷子笑弯腰……”
南天门外是万丈绝崖,就在绝崖的中间,横出一条长空栈道,系在绝壁上打入石桩、铺上木板而成,栈道断掉的地方甚至只有直壁上凿出的石窝可以落脚,那是登华山最为险要的所在。望着年轻人系上保护带、锁上保险扣,把自己和石壁钢缆连接在一起,起步横移跨上栈道,如猿猱般贴壁而行,悬身于绝崖半空,不觉魂魄飞出、心胆俱颤。清代才子袁枚《登华山》诗有句:“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生动描述出他当年攀爬绝壁栈道时的恐惧绝望和过后的惊魂难安。据说东峰还有更加险要的“鹞子翻身”处,人在绝崖上辗转爬行,则已不敢想象了。
意尽筋疲之后,从西峰乘缆车回返。缆车从万丈绝壁顶端猛然跃下,滑行在直壁立崖间。山体竖直笔挺,如刀削斧劈般,上下贯通,撑天立地。壁面白石嶙峋,有奇松怪柏挺峙其间,或如白色瀑布挂壁,或如水墨壁画晕染。时而一条横切裂缝,把硕大的山体剖为两截,却又严扣紧合,仍然坚如铁壁。随着高度的降低,纵向山体更加纹路多变,加上墨绿树渍的勾边围框,结构出一幅幅自然曼妙的国画画图。我兴奋地不停按动相机快门,拍下连幅的生动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么恬淡沉静、意境绵邈。
华山,我心中的山!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7日 19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