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救助更多元更温暖(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5-01-10 23:43:04 来源: sp20250110

  不断丰富社会救助供给,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个课程很有用,有了技能,就业路子就更多了。”上海嘉定区南翔镇东社区,一节向辖区内低保家庭成员、重残无业人员、失业青年等免费开放的蛋糕裱花技能培训课,让社区里的低保对象娜娜(化名)收获满满。由于父亲身患重病,她和丈夫需要轮流照顾老人和两个小孩,又缺少相应的工作技能,就业存在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地民政部门通过社区救助顾问为她提供了就业帮扶救助服务。

  定期探访、送医陪护、就业帮扶、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如今,一些地方提供的社会救助早已不限于物质帮扶,变得更加多样,也更有温度。不久前,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方案》,部署在全国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转变。这一调整,将深刻影响我国社会救助格局,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受益面。

  创新社会救助方式,是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发展型需求上升,精神慰藉、社会融入、能力提升、自我实现等需求凸显。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要不断丰富社会救助供给,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社会救助服务是否多样很重要,但有没有对准群众需求更关键。江苏南京栖霞区根据困难程度和服务需求对救助对象进行分类,并梳理出117家社会组织等有资质有能力的服务承接主体,将二者精准对接;浙江杭州列出护理照料、生活服务、发展支持等9类救助服务项目清单,为困难群众提供个性化帮扶……常态化开展需求摸底排查,精准对接各类政策和资源,才能真正帮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社会救助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要经得起群众检验。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不仅要注重增加供给,还应同步提升质量。一方面,要协调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不断拓展社会救助资源,让更多服务项目落地。另一方面,要统筹线上线下渠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多种方式,让服务更加便捷可及。推动社会救助服务量质齐升,是改革所向,也是群众所盼,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这一工作,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也要看到,社会救助对困难群众意义重大,但主要还是起缓冲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应立足本地实际,合理确定救助项目,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更好发挥其保民生、托底线、促公平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关乎困难群众生活品质,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以“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就能更好保障困难群众生活,让社会更加温暖和谐。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0日 05 版)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