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3:44:07 来源: sp20250110
俗话说
“一梨润三秋”
时值秋分
正是吃梨的好时候
梨作为我国
产量仅次于柑橘、苹果的
第三大园林水果
是保障国人“水果自由”的
实力担当
“吃梨自由”在中国
素有“百果之宗”美誉的梨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诗经》中
《召南·甘棠》一诗首句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提到的“甘棠”
便是棠梨
同时
中国也是世界第一大产梨国
2022年
全国梨产量1926.5万吨
是世界第二到第十产梨国
产量之和的将近5倍
人均产量达到13.6公斤
产地更是遍及南北东西
主产区分布在
河北、新疆、河南
安徽、山西、辽宁等省份
晋州鸭梨、辛集黄冠梨
隰县玉露香梨、鞍山南果梨
砀山酥梨、莱阳梨
宁陵金顶谢花酥梨
祥云红梨、库尔勒香梨等
都是“梨中名品”
在安徽
梨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水果
2022年产量135万吨
占到全部园林水果的
三分之一以上
以砀山酥梨最具代表性
产自黄河故道上的砀山酥梨
果大核小、黄亮型美
皮薄多汁、酥脆甘甜
“砀山梨,皮儿薄
落在地上找不着”
当地流传的一句民谚
生动描述了这颗梨
落地无渣的特点
黄河故道果园成
砀山
地处皖、苏、鲁、豫
四省七县交界
历史悠久
秦设三十六郡
砀郡居其一
至少四百年前
砀山人就开始种梨
明万历修编的《徐州府志》
已有“砀山产梨”的记载
明万历、清乾隆时
砀山梨还被列为贡品
砀山成为“世界梨都”
还有一段与黄河有关的历史
黄河曾夺泗入淮
流经砀山
改道后留下一条
东西长近百里的故道
洪水走了
却吹起了风沙
20世纪50年代末
砀山人开始治沙
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
梨树成为首选
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的砀山
气候温和、日照充足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加上黄河改道北徙之后
留下的沙质和沙壤质土壤
土层深厚、水质优良
酥梨在此大面积“安家”
如今
砀山拥有近百万亩连片生态果园
梨树面积占“半壁江山”
全县约50万亩的梨树中
酥梨25万亩
年产量上百万吨
品牌价值达190.64亿元
全产业链产值110.35亿元
砀山酥梨旧有名
酥梨秋天成熟
砀山的美却在四季
到了3月
当春风拂过黄河故道
50万亩梨花渐次绽放
千年古砀郡
一城梨花香
在这50万亩果园中
百年以上的古梨树
有6万多株
被誉为“梨树王”的
一株老梨树
年逾300高龄
其上生九大主枝
枝杈虬劲
繁花遮地蔽天
梨花开过
历经百余天果实发育
到了9月中下旬
砀山酥梨成熟
金盖酥、白皮酥
青皮酥和伏酥等
众多品种中
以金盖酥最佳
“三三制”
是砀山酥梨的销售法则
三分之一采摘后直接上市
鲜销全国及海外市场
三分之一储存于冷库
拉长甜蜜赏味期
三分之一加工成梨膏、润肺膏
果汁、水果罐头、梨酒、梨醋等
串起一条甜蜜产业链
砀山还建成了全国第一个
县级冷链暨存储运输中心
全县拥有电商企业3100多家
超15万人从事
电商物流等相关产业
让这份甜可以
更快、更好地满足
远方的味蕾
从梨花节时“乌龙披雪”
到采梨节时梨园飘香
在砀山
永远有人慕“梨”而来
全国特产“大摸底”
你还有哪些地域好物推荐?
人民网《好品中国》栏目
与你一起
发现更多“中国好品”!
来源|人民网
总策划|张玉珂
监制|李娜 董祥玉 刘云 张磊
策划|翟巧红 行家玮
文案|陶伟
摄影|郭昊 崔猛 伯德衡
字体|万祥生
设计|行家玮
支持|中共砀山县委宣传部
数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3》 《安徽统计年鉴2023》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库
(责编:王仁宏、吕骞)